饮酒对心脏病的影响包括加重心肌损伤、诱发心律失常、升高血压、加速动脉硬化等。少量饮酒可能对部分人群心血管有潜在益处,但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心脏病风险。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患者需戒酒并使用辅酶Q10、曲美他嗪等心肌营养药物。
酒精可干扰心脏电传导,引发房颤等心律失常,尤其在节假日心脏综合征中常见。急性发作需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酒精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每日饮酒超过30克可使高血压风险增加。控制饮酒后血压未达标者需联合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
长期饮酒会升高甘油三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使用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等调脂药物。
心脏病患者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同时保持低盐饮食和规律有氧运动,定期监测心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