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以下的肌肉酸痛可通过热敷按摩、适度拉伸、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运动劳损、久坐压迫、腰椎病变、梨状肌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运动后乳酸堆积或久坐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时,可用热毛巾敷于酸痛部位15分钟,配合轻柔按摩帮助放松肌肉,无须使用药物。
针对臀大肌、腘绳肌等部位进行低强度拉伸,如仰卧抱膝动作,每次维持20秒,重复进行3组,可改善肌肉紧张状态。
若疼痛与腰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炎症有关,表现为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
慢性疼痛患者可在康复科进行超声波治疗或低频电刺激,通常需10-15次疗程,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椎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日常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座椅可加软垫分散压力,急性期疼痛加重或伴随下肢无力时应及时就诊骨科或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