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症状。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可能长时间感到悲伤、空虚或绝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这种情绪并非由具体事件引起,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部分患者会伴随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调整负面思维模式,药物如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能改善神经递质水平。
患者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显著丧失兴趣,甚至回避社交互动,可能伴有愉悦感缺失。这种状态持续两周以上需警惕抑郁症。行为激活治疗有助于逐步恢复活动参与度,药物如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可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家属应鼓励患者参与简单社交,避免孤立。
患者常主诉持续疲劳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可能伴随行动迟缓或言语减少。生理上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有关。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散步可改善体能,药物如盐酸舍曲林片、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有助于提升精力水平。严重疲劳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躯体疾病。
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或睡眠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睡眠过多。睡眠紊乱会加重日间功能障碍。睡眠卫生调整如固定就寝时间、限制午睡可能有帮助,药物如阿戈美拉汀片兼具调节睡眠节律作用。持续失眠需联合心理治疗处理潜在焦虑。
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或记忆力下降,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这些症状与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相关。认知矫正训练可改善执行功能,药物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可能提升认知灵活性。严重认知损害需评估是否共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尽早就医,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预防自伤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