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退烧是通过直肠给药使药物经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口服困难或胃肠道反应严重的发热患者。
直肠黏膜具有丰富的血管网络,灌肠药物可通过黏膜直接吸收入血,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起效速度接近静脉给药。
灌肠使用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可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通过中枢调节降低体温调定点,促进散热过程。
灌肠液体的温度通常低于体温,通过接触肠黏膜可带走部分体热,但该作用较短暂,需配合药物才能持续退热。
对于昏迷患者、婴幼儿或严重呕吐者,灌肠可规避吞咽障碍和胃刺激,确保药物有效摄入,但须严格遵医嘱操作。
灌肠退烧需使用专用栓剂或配制药液,禁止自行配置药物灌肠,操作前后应清洁肛门区域,出现直肠出血或过敏需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