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概率较低,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主要与病灶长期刺激、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免疫调节失衡等因素有关。
异位内膜组织反复出血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细胞异常增生。建议定期复查超声或核磁共振监测病灶变化,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药物控制进展。
存在BRCA1/2基因突变或家族肿瘤病史者风险相对增高。这类患者需加强随访,可考虑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进行干预。
长期雌激素暴露可能促进异位内膜恶变。临床常用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调节激素水平。
局部免疫微环境异常可能影响肿瘤监视功能。对于合并免疫指标异常者,可配合使用丹那唑等免疫调节药物。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保持规律作息并控制高脂饮食,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盆腔包块增大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