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症状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宫颈环扎术、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等方式干预。早产通常由感染、子宫过度扩张、宫颈机能不全、胎盘异常等原因引起。
减少活动可降低子宫压力,适用于宫缩频繁但宫颈未扩张的情况。需保持左侧卧位,避免体力劳动。
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硝苯地平、阿托西班可延缓分娩。感染相关早产需联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克林霉素。
针对宫颈机能不全者,孕14-24周实施手术可加强宫颈支撑力。术后需监测感染迹象,避免剧烈运动。
孕24-34周出现早产征兆时,注射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可加速胎儿肺部发育,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
出现规律宫缩、阴道流血或流液等早产征兆时,孕妇应立即平卧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