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但需根据骨折部位、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处理方式主要有制动固定、物理治疗、药物辅助和手术干预。
轻度撕脱性骨折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避免患处活动。常见于肌腱附着点的微小撕脱,如踝关节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力恢复。超声波治疗和电刺激有助于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或塞来昔布胶囊。严重肿胀可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
骨折块移位超过3毫米或涉及承重关节时需手术复位,常见方式包括克氏针内固定和微型锚钉修复,尤其多见于髌骨下极或肱骨大结节撕脱。
恢复期间建议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及维生素D含量高的海鱼,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儿童患者愈合速度通常快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