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折后可能遗留足跟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足弓塌陷、跟骨畸形愈合等后遗症,康复程度与骨折严重性、治疗及时性及康复训练规范性密切相关。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粘连或骨刺形成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可通过超声波治疗、足跟垫及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
关节面复位不良可能导致距下关节磨损,表现为活动时关节僵硬疼痛。早期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晚期需行关节融合术。
跟骨高度丢失会破坏足弓结构,引发行走疲劳感。定制矫形鞋垫结合胫后肌强化训练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截骨矫形手术。
粉碎性骨折未解剖复位可能导致跟骨增宽或短缩,影响穿鞋及步态。轻度畸形通过跟骨减压鞋调整,重度需跟骨截骨重建。
康复期建议穿戴减压鞋避免负重,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及平衡训练,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持续疼痛需及时骨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