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流口水在中医称为"涎卧",主要与脾虚湿盛、胃热上蒸、肾气不固、肝郁气滞等病因相关。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化,聚而为涎。常伴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可通过健脾祛湿中药如参苓白术散调理,配合艾灸足三里。
胃火炽盛迫津外溢,多见口臭、牙龈肿痛。治疗宜清胃泻火,可用清胃散加减,含黄连、升麻等成分,同时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肾虚不能固摄津液,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者,多伴腰膝酸软。金匮肾气丸可温补肾阳,配合咀嚼枸杞子以助肾气。
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表现为胁胀、叹息,可用柴胡疏肝散调理,配合按压太冲穴疏肝解郁。
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睡前进食,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症状持续需中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