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室间隔缺损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手术、定期随访观察等方式治疗。室间隔缺损通常由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感染、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对于小型缺损或暂时无法手术的患儿,可使用地高辛、呋塞米、卡托普利等药物改善心功能。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呼吸频率和体重变化。
适用于中等大小肌部缺损,通过导管植入封堵器闭合缺损。手术创伤小但可能发生传导阻滞,术后需心电监护。家长需配合完成术前心脏超声评估。
大型缺损或合并其他畸形需开胸修补,采用自体心包片或人工材料。手术需体外循环支持,家长需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部分小型缺损可能自愈,需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家长需监测患儿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曲线,警惕肺部感染等诱发因素。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荷,定期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现口唇青紫或喂养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