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正常范围通常以T值衡量,T值在-1.0以上为正常,-1.0至-2.5为骨量减少,低于-2.5提示骨质疏松。测量结果受年龄、性别、检测部位、仪器差异等因素影响。
骨密度报告中的T值是与健康青年人群平均值的标准差比较,-1.0以上表示骨量正常,适用于绝经前女性和50岁以下男性。
Z值是与同龄人比较的结果,主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评估,成年人若Z值低于-2.0需排查继发性骨质疏松因素。
腰椎和髋部是常规检测区域,不同部位数值可能存在差异,腰椎早期变化更敏感,髋部数据对骨折风险预测更具价值。
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慢性肾病、甲亢等疾病也会影响骨骼健康。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骨密度,保持适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负重运动以维持骨骼强度,异常结果需专科医生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