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性暗区是超声检查中常见的描述性术语,可能由生理性囊肿、黄体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腺瘤等因素引起。
育龄期女性排卵后形成的卵泡或黄体,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多数3个月内自行消失,无须特殊治疗。
月经周期中黄体持续存在形成的囊肿,可能伴随轻微腹痛,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消退,若破裂出血需就医。
子宫内膜异位至卵巢形成的巧克力囊肿,可能与痛经、不孕有关,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
卵巢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可能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建议定期复查或手术切除。
发现卵巢囊性暗区应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建议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