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药物暴露史评估、排除其他肝病等方式判断。主要依据包括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异常、肝脏影像变化及用药时间关联性分析。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是重要指标,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异常提示胆汁淤积型损伤,需结合总胆红素水平评估严重程度。
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脏肿大或脂肪变性,CT或MRI有助于排除胆道梗阻和占位性病变,严重病例可见肝实质密度不均或纤维化表现。
需详细记录近期使用过的处方药、中药、保健品等,特别关注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等高风险药物,用药与肝损伤出现的时间关联性是诊断关键。
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通过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自身抗体筛查及饮酒史询问进行鉴别。
发现疑似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摄入酒精和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严重者需在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保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