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脐疝(脐突)

脐疝

脐疝概述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缺损突出的腹外疝,是发生于脐部的腹外疝统称。经脐环脱出的疝称为脐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在人体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下腹
  • 应该挂什么科?普通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腹部肿块、腹部胀痛、呕吐、脐疮、脐突 、脐部有一半球形肿块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胃肠道B超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多见于婴儿以及经产妇女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杨小凡

Q: 宝宝脐疝怎么办

A:

宝宝脐疝可通过腹带压迫、体位调整、局部按摩、定期观察等方式治疗。脐疝通常由腹壁发育不全、早产、腹腔压力增高、结缔组织异常等原因引起。

1、腹带压迫

使用医用脐疝带加压包扎脐部,帮助缺损闭合。家长需每日检查皮肤状况,避免压迫过紧导致皮肤损伤。

2、体位调整

减少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行为,喂奶后竖抱拍嗝。建议家长采用斜坡卧位,避免宝宝剧烈活动。

3、局部按摩

沿脐周顺时针轻柔按摩,促进肌肉发育。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操作,每日2-3次,力度以皮肤轻微凹陷为宜。

4、定期观察

记录包块大小变化,若2岁未自愈或出现嵌顿需就医。家长需每月测量疝环直径,发现红肿、呕吐立即急诊。

日常避免紧身衣物摩擦脐部,辅食添加需预防便秘,多数脐疝在腹肌发育完善后可自行闭合。

杨小凡

Q: 两个月宝宝有脐疝怎么办

A:

两个月宝宝脐疝可通过腹带压迫、体位调整、局部按摩、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脐疝通常由腹壁发育不全、腹压增高、早产低体重、结缔组织异常等原因引起。

1、腹带压迫

使用医用脐疝带适度加压包扎,避免局部皮肤摩擦。选择透气弹性材质,每日检查皮肤状况,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

2、体位调整

减少哭闹和剧烈活动,竖抱时用手托住疝囊。哺乳后拍嗝降低腹压,避免便秘和长时间咳嗽等增加腹压行为。

3、局部按摩

家长需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配合抚触促进腹肌发育。每日2-3次,每次5分钟,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

4、就医评估

若疝囊直径超过2厘米、出现嵌顿或皮肤变色,需及时小儿外科就诊。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聚丙烯补片修补或腹腔镜手术。

家长需每日观察疝囊变化,避免自行推揉肿块。哺乳期母亲可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宝宝结缔组织修复。

李涛

Q: 脐疝是什么

A:

脐疝是腹壁肌肉薄弱导致腹腔内容物从脐部突出的疾病,常见于婴儿和腹压增高人群,主要类型有先天性脐疝、成人脐疝、嵌顿性脐疝和绞窄性脐疝。

1、先天性脐疝

多因婴儿脐环未完全闭合导致,表现为脐部柔软包块,哭闹时增大。多数1-2岁自愈,严重时需手术修补。

2、成人脐疝

与妊娠、肥胖或腹水等因素相关,可能出现腹痛或消化不良。治疗包括减轻腹压措施和使用疝气带,无效时需手术。

3、嵌顿性脐疝

腹腔脏器卡压导致剧烈疼痛和呕吐,属于急症。需立即手法复位或急诊手术,避免肠管坏死。

4、绞窄性脐疝

罕见但危险,因血供受阻导致组织坏死。表现为持续剧痛和发热,必须紧急手术切除坏死组织。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和慢性咳嗽,婴儿可暂时观察,若包块变硬或颜色改变需立即就医。

杨小凡

Q: 婴儿脐疝怎么回事

A:

婴儿脐疝可能由腹壁发育不全、脐环闭合延迟、腹内压增高、早产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脐部柔软包块,可通过加压包扎、体位调整、手术修补等方式治疗。

1、腹壁发育不全

胎儿期腹直肌鞘未完全闭合导致脐环薄弱,表现为哭闹时脐部膨出。建议家长减少婴儿剧烈哭闹,可遵医嘱使用医用胶带加压包扎,促进自愈。

2、脐环闭合延迟

出生后脐血管萎缩不全导致脐环扩大,常见于低体重儿。家长需避免过度摩擦脐部,可配合使用脐疝带固定,多数在1岁内自愈。

3、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等使腹腔压力持续升高,可能加重脐疝。需治疗原发病,如乳果糖缓解便秘,布地奈德控制呼吸道炎症,蒙脱石散改善腹泻。

4、早产因素

早产儿结缔组织发育不完善易发脐疝,可能伴随肠管嵌顿风险。若2岁未自愈或出现红肿疼痛,需行脐疝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

日常避免紧身衣物压迫脐部,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腹胀,定期测量疝环大小,若直径超过2厘米或出现呕吐需立即就医。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