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10次播放 时长02:41
69547次播放 时长02:37
66611次播放 时长02:43
81923次播放 时长03:04
79038次播放 时长02:55
60348次播放 时长02:04
59790次播放 时长02:04
60155次播放 时长01:36
冯光瑞 咸宁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58451阅读
孔维萍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风湿病科
64285阅读
Q: 颈肩腰腿痛艾灸怎么治疗
A:
颈肩腰腿痛可通过艾灸穴位、药物辅助、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艾灸适用于寒湿痹阻、气血瘀滞等证型,需结合具体症状选择穴位。 选取大椎、肩井、肾俞等穴位,艾灸能温经散寒,缓解肌肉僵硬。寒湿型疼痛可配合隔姜灸,每日单穴灸10分钟。 可遵医嘱使用活血止痛胶囊、痹祺胶囊、通络祛痛膏等中成药。药物可能与风寒湿邪侵袭、劳损退化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活动受限、局部压痛。 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急性期疼痛建议先采用冷敷,48小时后转为热疗配合艾灸。 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游泳、八段锦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减少复发概率。 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避风,若出现皮肤灼伤或疼痛加重应立即停灸,糖尿病患者慎用艾灸。1、艾灸穴位
2、药物辅助
3、物理治疗
4、生活方式
Q: 哪些疾病会导致慢性腰腿痛
A:
慢性腰腿痛可能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引起。 椎间盘退变或外伤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甲钴胺、乙哌立松等药物缓解症状。 椎管容积减小压迫马尾神经,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需避免久站久坐,严重者可能需要椎管减压手术。 关节软骨退化引发炎症反应,晨僵和活动后疼痛明显。建议控制体重,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能改善症状。 骨量降低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等抗骨吸收药物。 慢性腰腿痛患者应避免提重物,选择硬板床休息,适度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椎管狭窄症:
3、骨关节炎:
4、骨质疏松症:
Q: 用什么药酒擦抹治腰腿痛
A:
腰腿痛可遵医嘱使用活血止痛酊、伤湿止痛酊、红花油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腰腿痛可能与肌肉劳损、腰椎退行性变、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因素有关。 含当归、红花等成分,适用于跌打损伤或劳损引起的疼痛,皮肤破损处禁用,使用后可能出现轻微灼热感。 含雪上一枝蒿等成分,对风湿痹痛效果较好,孕妇及过敏体质慎用,局部涂抹后需避免立即接触衣物。 含水杨酸甲酯等成分,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前需测试皮肤耐受性,不可用于开放性伤口。 必要时可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局部贴敷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酒外用时配合热敷可增强效果,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下肢麻木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1、活血止痛酊
2、伤湿止痛酊
3、红花油
4、其他药物
A:
腰腿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寒湿痹阻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 寒湿痹阻型腰腿痛多因感受寒湿邪气导致,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遇寒加重,可配合艾灸、温针灸等中医外治法,药物可选独活寄生汤加减。 湿热下注型常见于夏季或湿热环境,症状为腰腿灼热胀痛、小便黄赤,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方用四妙丸加减,配合拔罐放血疗法。 气滞血瘀型多由外伤或久坐不动引起,特点为刺痛固定、夜间加重,可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如身痛逐瘀汤,配合推拿手法松解粘连。 肝肾亏虚型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腰膝酸软无力、劳累加重,治疗需滋补肝肾,方选左归丸或右归丸,配合八段锦等功能锻炼。 中医治疗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调理,同时注意腰部保暖,避免久坐久站等诱发因素。1、寒湿痹阻型
2、湿热下注型
3、气滞血瘀型
4、肝肾亏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