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多囊肝(多囊肝)

多囊肝

多囊肝概述

多囊肝,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多囊肾,多囊肝常侵犯整个肝脏,也有少数多囊肝病人的病变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半肝范围。多囊肝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即因先天发育的某些异常导致了肝囊肿的形成。多囊肝病人一般要到30-50岁时才出现症状,个别巨大囊肿的女性病人可以干扰分娩过程。囊肿逐渐缓慢地长大.病入主诉腹部膨隆,自已摸到肿块。如果囊...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上腹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肝郁干呕、重度肝肿大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肝胆B超、肝胆胰脾MRI、肝胆功能检查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彭涛

Q: 多囊肝怎么办

A:

多囊肝可通过定期监测、药物治疗、穿刺引流、肝移植等方式治疗。多囊肝通常由遗传因素、胆管发育异常、肝功能代偿失调、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定期监测

无症状患者需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大小及肝功能变化。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撞击肝区。

2、药物治疗

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疼痛明显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囊肿增长过快可能与门静脉高压有关,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

3、穿刺引流

适用于直径超过5厘米的压迫性囊肿,需在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术后复发可能与囊壁上皮分泌功能亢进有关,常伴发热或黄疸。

4、肝移植

终末期肝功能衰竭者需评估移植指征,供体匹配度与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影响预后。多囊肝进展可能与PKD1/PKD2基因突变相关。

日常需限制高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出现呕血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王婷

Q: 多囊肝多囊肾能吃燕窝吗

A:

多囊肝多囊肾患者可以适量吃燕窝,但需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总量。燕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唾液酸,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但需结合患者具体肾功能指标调整饮食。

1、蛋白质代谢

燕窝富含优质蛋白,多囊肾患者需监测血肌酐水平。肾功能正常者可每日摄入20-30克燕窝蛋白,肾功能不全者应限制在10克以内。

2、电解质平衡

燕窝钾含量较低,适合需要限钾的肾病患者。但需注意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的糖分及其他添加剂对血糖的影响。

3、囊肿进展

目前无证据表明燕窝会加速肝肾囊肿增长。但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建议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

4、营养补充

燕窝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可能促进组织修复,但疗效不明确。可作为辅助营养品,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囊肿变化,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托伐普坦等药物控制囊肿进展。

邸志勇

Q: 什么是多囊肝

A:

多囊肝是一种遗传性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内出现多个充满液体的囊肿,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胆管发育异常、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多囊肝通常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父母中有一方患病,子女有较高概率遗传。建议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可采取囊肿穿刺引流等干预措施。

2、基因突变

PKD1或PKD2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肝囊肿异常增生。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囊肿增大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3、胆管异常

胚胎期胆管发育异常可能形成孤立性肝囊肿,随年龄增长可能增多。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出现腹胀时可使用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

4、代谢紊乱

电解质失衡或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加速囊肿生长。伴有肾功能异常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可选用托伐普坦等药物控制囊肿进展。

多囊肝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饮食以低脂高纤维为主,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孙静媛

Q: 有多囊肾多囊肝能活多长时间

A:

多囊肾多囊肝患者生存时间差异较大,主要与肾功能进展速度、并发症控制、肝脏受累程度及治疗干预效果有关,多数患者可存活数十年。

1、肾功能进展

早期肾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好,可通过控制血压、限制蛋白摄入延缓进展;若出现肾衰竭需透析或移植,生存期与替代治疗时机相关。

2、并发症管理

有效控制颅内动脉瘤破裂、尿路感染等危急并发症能显著改善预后,定期影像学筛查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是关键干预措施。

3、肝脏病变程度

肝脏囊肿较少时对寿命影响小,若出现巨大囊肿压迫或感染,需穿刺引流或肝部分切除,严重肝功能衰竭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

4、基因突变类型

PKD1基因突变者进展更快,50岁前可能需肾脏替代治疗;PKD2突变者病程相对缓和,生存期常超过70岁。

建议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和影像学变化,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囊肿破裂,及时处理感染和高血压等并发症。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