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概述

轮状病毒(rotavirus)性肠炎是病毒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腹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传染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稀便、腹泻、腹胀、脱水、腹痛、恶心、发热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粪便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婴幼儿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龙振昼

Q: 为什么轮状病毒性肠炎

A:

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轮状病毒性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饮食调整、药物治疗、预防接种等方式缓解。该病通常由病毒传播、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接触感染者等原因导致。

1、病毒传播:

轮状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物后易感染。家长需注意婴幼儿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

2、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家长需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症状严重时可使用干扰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辅助治疗。

3、卫生条件差:

生活环境不洁会增加病毒传播风险。家长需定期消毒婴幼儿用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出现腹泻时可使用消旋卡多曲、洛哌丁胺等止泻药物。

4、接触感染者:

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家长需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治疗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患病期间建议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米汤、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

李渊

Q: 腹泻和轮状病毒性肠炎区别

A:

腹泻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特征及易感人群。腹泻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药物反应或慢性疾病引起;轮状病毒性肠炎则特指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1. 病因差异

腹泻病因多样,包括细菌感染、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轮状病毒性肠炎仅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具有高度传染性。

2. 症状特点

普通腹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主;轮状病毒性肠炎常伴随发热、呕吐及蛋花汤样水便,易引发脱水。

3. 易感人群

腹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轮状病毒性肠炎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冬季高发。

4. 治疗方式

普通腹泻需对症补液并调整饮食;轮状病毒性肠炎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重症需静脉补液,可接种疫苗预防。

婴幼儿出现持续呕吐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手卫生及饮食清洁可降低感染风险。

王雪梅

Q: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有哪些?

A: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主要有起病急骤、水样腹泻、呕吐、发热、脱水。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多见于婴幼儿,具有季节性高发的特点。

1、起病急骤

轮状病毒性肠炎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突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患儿可能从完全健康状态迅速出现胃肠道症状,这种急性起病的特点是与其他类型胃肠炎的重要区别之一。病毒在肠道内大量复制,导致肠黏膜损伤和功能紊乱。

2、水样腹泻

本病最典型的表现是大量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呈蛋花汤样,无明显黏液或血便。这种特征性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导致双糖酶活性下降,引起渗透性腹泻。腹泻通常持续3-8天,严重时可导致显著体液丢失。

3、呕吐

多数患儿在疾病初期会出现反复呕吐,可能先于腹泻出现。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状。这种呕吐与病毒刺激胃肠道神经及炎症反应有关,通常在发病1-2天后逐渐缓解,但可能加重脱水风险。

4、发热

约半数患儿伴有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通常持续1-3天,是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高热可能提示合并其他感染或病情严重,需要密切观察。发热与腹泻、呕吐共同构成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典型三联征。

5、脱水

由于大量体液通过呕吐和腹泻丢失,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重度脱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母乳喂养应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家庭中要做好隔离消毒,照顾者应勤洗手。如出现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呕吐物带血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平时可通过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感染。

王雪梅

Q: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

A: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早期呕吐、进展期水样腹泻、发热及终末期脱水。症状发展通常按「早期表现→进展期→终末期」顺序出现。

1、早期呕吐

发病初期常见突发性呕吐,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与病毒侵袭胃肠黏膜有关。家长需注意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呛咳。

2、水样腹泻

病程进展期出现蛋花汤样或清水样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建议家长采集粪便样本送检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3、中度发热

多数患儿出现38-39℃发热,通常持续2-3天,与病毒血症相关。家长需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退热药。

4、脱水体征

终末期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变化。

患病期间建议继续母乳喂养,选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恢复期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