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58次播放 时长01:57
63380次播放 时长01:30
59407次播放 时长01:41
51477次播放 时长01:34
54124次播放 时长01:38
A: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险三期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这三个阶段均可能因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心功能恶化。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需通过限制活动、低盐饮食及吸氧缓解症状。 分娩时宫缩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易诱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需采取半卧位、控制输液速度及心电监护。 产后72小时内回心血量骤增可能引发急性心衰,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延迟下床活动并预防感染。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产科及心内科联合随访,避免过度劳累,出现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1、妊娠期:
2、分娩期:
3、产褥期:
Q: 妊娠合并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A:
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或咯血。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引发心悸感。建议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或地高辛等药物控制心律。 子宫增大压迫膈肌及肺血管阻力增加所致,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需采取半卧位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医生可能开具呋塞米、螺内酯或硝酸甘油缓解症状。 静脉回流受阻和钠水潴留导致足踝部凹陷性水肿。应抬高下肢,穿戴弹力袜,医师可能建议使用氢氯噻嗪、托拉塞米或布美他尼等利尿剂。 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诱发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提示左心功能不全。需立即就医,可能需氧疗并使用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或重组人脑利钠肽等血管扩张剂。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保证充足睡眠,出现胸闷加重或不能平卧等症状时须急诊就诊。1、心悸
2、呼吸困难
3、下肢水肿
4、夜间症状
Q: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A: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或加重的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等。 孕妇在妊娠前已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严重者可出现紫绀。治疗需限制活动,必要时使用地高辛、呋塞米等药物控制症状。 既往风湿热导致的心脏瓣膜损害,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诱发心力衰竭。常见二尖瓣狭窄,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治疗包括限制钠盐摄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的心脏负荷过重,多发生在妊娠晚期。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需立即降压治疗,常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药物,必要时终止妊娠。 妊娠最后一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原因不明心肌病变。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治疗包括严格限盐、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部分患者需机械辅助循环支持。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应定期产检,保持低盐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出现心慌、气促等症状及时就医,由产科和心内科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1、先天性心脏病
2、风湿性心脏病
3、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
4、围产期心肌病
A: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胎儿生长受限。这些并发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密切监测。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严重时需住院监护。 妊娠期激素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引发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可能伴随心悸、晕厥。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同时监测胎儿情况。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增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表现为下肢肿痛、胸痛。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高危患者需穿戴弹力袜并避免长期卧床。 母体心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胎盘灌注不足,引发胎儿缺氧、发育迟缓。需加强超声监测,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如铁剂、叶酸。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保持低盐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时及时就医。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3、血栓栓塞
4、胎儿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