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58次播放 时长03:02
53600次播放 时长01:53
59192次播放 时长01:47
54640次播放 时长01:46
61880次播放 时长02:40
53233次播放 时长02:05
55558次播放 时长02:34
59317次播放 时长03:05
Q: 隐性脊柱裂注意什么
A:
隐性脊柱裂患者需长期管理的先天性疾病,日常需注意神经功能监测、皮肤护理、泌尿系统管理及骨骼健康,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定期评估下肢肌力、感觉及反射,若出现行走困难或大小便失禁需及时就医,可能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2、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 腰骶部皮肤凹陷或毛发异常区域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压迫和摩擦,继发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夜尿增多或残余尿量超标提示神经源性膀胱,需尿流动力学检查,可选用托特罗定、索利那新或米拉贝隆改善膀胱功能,必要时间歇导尿。 脊柱侧弯或足部畸形高发,应每年进行脊柱X线检查,儿童可穿戴矫形支具,成人严重畸形需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或跟骨截骨术。 建议每日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避免剧烈冲撞运动,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育龄女性妊娠前需接受脊柱稳定性评估。1、神经监测
2、皮肤护理
3、泌尿管理
4、骨骼维护
Q: 新生儿脊柱裂能治愈吗
A:
新生儿脊柱裂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手术和康复治疗改善症状,但完全治愈与病变类型及严重程度相关。治疗方法主要有神经外科手术、康复训练、泌尿系统管理和骨科干预。 开放性脊柱裂需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进行闭合手术,减少感染风险并保护神经组织。手术可修复脊膜膨出或脊髓脊膜膨出,但无法逆转已损伤的神经功能。 针对下肢运动障碍开展物理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增强和步态矫正。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问题。 约80%患儿合并神经源性膀胱,需间歇导尿配合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防治尿路感染,保护肾功能。 脊柱侧弯或髋关节脱位需支具固定,严重者行矫形手术。定期影像学监测骨骼发育情况,预防继发畸形。 建议家长定期随访神经外科、康复科及泌尿科,配合营养支持与发育评估。母乳喂养期间注意补充叶酸,后续康复阶段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1、神经外科手术
2、康复训练
3、泌尿系统管理
4、骨科干预
Q: 新生儿脊柱裂如何预防
A:
新生儿脊柱裂可通过孕前补充叶酸、孕期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定期产检筛查、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等方式预防。 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叶酸缺乏是神经管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可通过服用叶酸片或食用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叶酸食物。 孕期需远离电离辐射、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致畸物质,避免使用丙戊酸钠等致畸药物,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胚胎神经管闭合障碍。 孕11-14周进行NT检查,孕中期通过超声筛查脊柱结构,血清学筛查可评估神经管缺陷风险,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做羊水穿刺确诊。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6.7mmol/L,高血糖环境会干扰胚胎神经嵴细胞迁移。 备孕女性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高温环境,孕期出现发热需及时退热,发现胎儿脊柱裂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继续妊娠。1、补充叶酸
2、避免致畸物
3、定期产检
4、控制血糖
Q: 小儿隐形脊柱裂怎么办
A:
小儿隐形脊柱裂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神经管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孕期叶酸缺乏、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针对轻度尿失禁或下肢肌力减弱,可采用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训练,每日重复进行可改善神经肌肉控制。 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需用头孢克肟颗粒控制炎症,神经功能损伤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疼痛明显时可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需行终丝切断术,合并脊膜膨出者需实施椎管减压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家长需每日帮助患儿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和膀胱功能训练,使用计时器培养规律排尿习惯,定期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患儿排尿排便功能,保证每日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剧烈运动造成脊柱过度负荷,发现步态异常及时复查核磁共振。1、物理治疗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4、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