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81次播放 时长01:47
86483次播放 时长01:51
77645次播放 时长01:36
61896次播放 时长02:50
51074次播放 时长02:57
55567次播放 时长02:44
60598次播放 时长02:44
64192次播放 时长02:41
Q: 小儿高热惊厥表现
A: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凝视或上翻、牙关紧闭等症状,通常由发热诱发,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 患儿突然失去反应,呼之不应,可能伴随面色青紫,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5分钟,家长需立即让患儿侧卧防止窒息。 表现为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动,可能伴随口吐白沫,发作时家长无须强行按压肢体,应移开周围危险物品。 眼球固定凝视或向上翻动,瞳孔可能扩大,发作结束后患儿常进入嗜睡状态,家长需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及表现。 体温多超过38.5℃,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初期,惊厥停止后应及时退热,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发作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特征,及时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多数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但需预防复发。1、意识丧失
2、肢体抽搐
3、眼部症状
4、伴随发热
Q: 小孩高热惊厥怎么办
A:
小孩高热惊厥可通过物理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控制和就医处理等方式应对。高热惊厥通常由感染发热、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立即解开患儿衣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建议家长将孩子侧卧防止误吸,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强行撬开牙关。发作期间禁止喂食喂水,观察嘴唇颜色和呼吸频率。 医生可能使用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等抗惊厥药物,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家长不可自行使用镇静止痉药物。 首次发作或持续超过5分钟需急诊,可能与脑膜炎、癫痫等疾病有关,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强直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脑电图等检查。 发作后建议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定期监测体温。既往有惊厥史的患儿发热时需提前咨询医生预防用药方案。1、物理降温: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药物控制:
4、就医处理:
Q: 高热惊厥对大脑有损伤吗
A:
高热惊厥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但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影响神经系统,主要与年龄因素、惊厥持续时间、基础疾病、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易诱发惊厥,但单纯性高热惊厥通常无脑损伤,建议家长及时物理降温并监测体温。 惊厥超过5分钟可能引起脑缺氧,需立即就医使用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止惊药物,避免继发性脑损伤。 合并癫痫或脑发育异常者,高热惊厥可能加重原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或肢体抽搐不对称,需完善脑电图检查并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片预防发作。 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复发概率较高,家长需备妥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发热初期即可用药控制体温。 患儿发作时应保持侧卧位避免窒息,恢复期适当补充电解质饮料,定期儿科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1、年龄因素
2、惊厥持续时间
3、基础疾病
4、家族史
Q: 小儿高热惊厥会导致癫痫吗
A:
小儿高热惊厥多数不会导致癫痫,但反复发作或存在特定高危因素时可能增加癫痫概率。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倾向、惊厥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神经系统异常。 家族有癫痫病史可能增加关联性,建议家长记录家族疾病史并告知医生,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单次发作超过15分钟可能影响脑功能,家长需立即就医控制体温,医生可能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干预。 一年内发作超过3次需警惕,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避免感染诱发因素,临床可能采用丙戊酸钠预防治疗。 发育迟缓或脑损伤患儿风险较高,需定期进行脑电图检查,必要时联合使用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 保持儿童充足睡眠与均衡营养,发热时及时物理降温并遵医嘱用药,定期儿科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状况。1、遗传倾向
2、惊厥持续时间
3、发作频率
4、神经系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