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小儿积食熬什么水喝

|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积食熬什么水喝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积食可以熬山楂水、白萝卜水、陈皮水、麦芽水、鸡内金水等饮用,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小儿消食颗粒、小儿七星茶颗粒、健胃消食口服液、保和丸、四磨汤口服液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配合饮食调理。

一、食物

1、山楂水

山楂含有有机酸和果胶,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积食儿童饮用山楂水可缓解腹胀、食欲不振,但胃酸过多者不宜空腹饮用。新鲜山楂去核切片煮沸10分钟即可,每日饮用不超过200毫升。

2、白萝卜水

白萝卜含芥子油和淀粉酶,能增强胃肠蠕动,化解油腻食物积滞。将白萝卜切丝煮沸15分钟,加入少量蜂蜜调味,适合饭后腹胀、打嗝有酸臭味的患儿。腹泻患儿应慎用。

3、陈皮水

陈皮中的挥发油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对食积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有效。取干陈皮5克加水300毫升煎煮,适合舌苔白厚、口气酸腐的患儿。阴虚燥咳者不宜长期饮用。

4、麦芽水

麦芽含淀粉酶和维生素B族,能帮助分解米面类食物积滞。炒麦芽15克煎水饮用,适用于主食过量导致的积食,可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增强效果。糖尿病患者慎用。

5、鸡内金水

鸡内金是传统消食药材,含胃激素能增强胃动力。将鸡内金粉3克用温水冲服,适合顽固性积食伴大便干燥的患儿。服用期间需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二、药物

1、小儿消食颗粒

主要含山楂、麦芽等成分,适用于乳食停滞引起的腹胀、厌食。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服药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脾虚泄泻者慎用。

2、小儿七星茶颗粒

由薏苡仁、山楂等组成,针对积食化热出现的口臭、烦躁症状。具有消积导滞兼清热作用,服药后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属正常药物反应。

3、健胃消食口服液

含陈皮、太子参等,适合脾胃虚弱型积食伴神疲乏力。能双向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服用时需摇匀,开盖后需冷藏并尽快用完。

4、保和丸

传统方剂含莱菔子、半夏等,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丸剂需温水化开服用,婴幼儿用量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5、四磨汤口服液

含木香、枳壳等理气药材,针对气滞型积食伴腹痛哭闹。能调节肠道平滑肌痉挛,服用后需观察排便情况。新生儿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家长需注意调整患儿饮食结构,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餐后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立即平卧。可配合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压。观察患儿大便性状和食欲变化,若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日常培养定时定量进食习惯,控制零食摄入,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八岁男孩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

八岁男孩大便出血可能与肛裂、肠息肉、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肠套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肛裂

肛裂是儿童大便带血的常见原因,多因便秘导致肛门皮肤撕裂。典型表现为排便时疼痛、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丝或便后滴血。家长需增加孩子膳食纤维摄入,如西蓝花、燕麦等,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若反复发作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硝酸甘油软膏等促进愈合。

2、肠息肉

幼年性息肉多见于直肠,可能因基因突变或慢性刺激导致黏膜增生。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常与粪便混合。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确诊后可在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

3、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可引起结肠黏膜溃疡出血,伴随发热、腹痛及黏液血便。家长需注意孩子手部卫生,及时采集粪便样本送检。治疗需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同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4、过敏性紫癜

该病属于血管炎性疾病,肠道受累时会出现腹痛和暗红色血便,皮肤常伴紫红色皮疹。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过敏原接触。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芦丁片等药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5、肠套叠

多见于婴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呕吐、血便等症状时须立即送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日常需保证孩子每日饮水量,增加苹果、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摄入。避免久坐不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血期间暂停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记录出血量、颜色及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若出血持续或伴随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紧急就医排除消化道大出血等危重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