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三岁的孩子吃什么样的打虫药?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三岁的孩子吃什么样的打虫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三岁孩子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颗粒、磷酸哌嗪宝塔糖、甲苯咪唑混悬液等驱虫药。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与饮食卫生习惯差、接触污染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肛门瘙痒、食欲异常等症状。

1、阿苯达唑颗粒

阿苯达唑颗粒适用于蛔虫、蛲虫等肠道线虫感染,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死亡。该药可能引起轻微胃肠不适,服药期间家长需观察孩子有无皮疹或肝功能异常表现。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两岁以下儿童慎用。

2、磷酸哌嗪宝塔糖

磷酸哌嗪宝塔糖主要用于蛔虫和蛲虫感染,通过阻断虫体神经肌肉传导发挥驱虫作用。该药口感香甜便于儿童服用,但过量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家长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氯丙嗪等药物同服。

3、甲苯咪唑混悬液

甲苯咪唑混悬液可治疗钩虫、蛔虫、鞭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通过干扰虫体微管结构发挥作用。服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腹泻,家长应确保孩子完整服用全疗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4、复方鹧鸪菜散

复方鹧鸪菜散为中成药,含鹧鸪菜、槟榔等成分,适用于小儿蛔虫症引起的腹痛纳差。该药需空腹温开水送服,用药期间忌食油腻。中药驱虫药作用较温和,但见效相对较慢,家长需耐心观察症状变化。

5、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

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对蛲虫感染效果显著,通过抑制虫体胆碱酯酶产生驱虫作用。该药可能引起头痛或嗜睡,建议睡前服用。家长需配合做好环境消毒,避免重复感染。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虫卵藏匿。生食瓜果要彻底清洗,肉类需充分煮熟。如发现孩子夜间磨牙、消瘦、肛周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驱虫治疗期间建议全家同步用药,并对衣物床品进行高温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日常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吃奶粉排便很少怎么回事

宝宝吃奶粉排便很少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奶粉成分不适应、水分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更换奶粉品牌、增加水分摄入、腹部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喂养方式不当

奶粉冲调过浓或喂养间隔过长会导致宝宝消化吸收不完全。建议家长按照奶粉包装标注的比例调配,每3-4小时规律喂养,两次喂养间可喂少量温开水。若出现排便时哭闹、粪便干硬呈颗粒状,可用掌心顺时针按摩宝宝脐周5分钟。

2、奶粉成分不适应

部分宝宝对奶粉中的乳糖或蛋白质不耐受。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伴腹胀、吐奶,粪便中有白色奶瓣。家长可尝试更换为适度水解蛋白奶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滴剂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3、水分摄入不足

奶粉喂养宝宝每日需额外补充50-100毫升温水。缺水时粪便在结肠过度吸水变硬,可能2-3天排便一次且量少。可在两次喂奶间用硅胶软勺喂水,夏季或发热时适当增量。若粪便表面有血丝,需警惕肛裂可能。

4、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蠕动减弱可能与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除排便减少外,可能伴随哭闹不安、食欲下降。医生可能开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家长可记录宝宝每日排便性状与频次供医生参考。

5、先天性巨结肠

此为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表现为出生后延迟排胎便、反复腹胀。需通过钡剂灌肠造影确诊,轻度病例可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严重者需接受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家长发现宝宝持续多日不排便且腹部膨隆时,应及时就医排查。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选择适合月龄的奶粉并按标准冲调。可定期做蹬自行车式腿部运动促进肠蠕动,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若调整饮食3天后仍无改善,或出现呕吐、血便、体重不增等情况,须立即前往儿科就诊。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粪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