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跟腱炎可以通过中药治疗,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方案。中药治疗跟腱炎主要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常用方式包括内服汤剂、外敷膏药、针灸推拿等。
丹参、红花等中药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缓解跟腱部位淤血肿胀。这类药物多制成汤剂内服,如丹参饮片需配伍其他药材煎煮。使用前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与抗凝药物同用。
三七粉、跌打万花油等可直接外敷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消炎镇痛效果。外用药需注意过敏测试,皮肤破损时禁用。典型制剂如三七伤药喷雾剂可直接喷洒于疼痛区域。
杜仲、骨碎补等药材可强化肌腱组织,常配伍制成复方药剂。如壮筋续骨丸需连续服用较长时间,适用于慢性跟腱炎患者。服药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针刺阿是穴、承山穴等穴位可疏通经络,常配合艾灸增强疗效。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急性期可采用泻法,慢性期多用补法。每次治疗间隔2-3天为宜。
用伸筋草、透骨草等草药煎汤熏洗患处,通过热力促进药物渗透。水温应控制在40-45℃,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皮肤敏感者需稀释药液浓度。
中药治疗期间应减少跑跳运动,穿软底鞋保护跟腱,可配合冷敷缓解急性疼痛。慢性患者可进行足踝牵拉训练,但需避免过度负重。若治疗2-4周无改善或出现跟腱明显增粗、局部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排除跟腱断裂风险。日常注意补钙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荷,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