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孩子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可能由过敏、感染等因素引起。荨麻疹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皮肤隆起,形状不规则,可自行消退或反复发作,严重时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或呼吸困难。
1、过敏反应
孩子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诱发荨麻疹。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坚果也可能导致症状。过敏引起的荨麻疹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风团泛发,可能伴随打喷嚏或眼结膜充血。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家长需记录孩子饮食及环境接触史,帮助医生判断过敏原。
2、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可能引发荨麻疹。感染相关性荨麻疹常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风团持续时间较长。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异常。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可配合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泼尼松片或孟鲁司特钠颗粒。家长需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控制感染。
3、物理刺激
寒冷、日晒、摩擦等物理因素可能引起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遇冷后出现,日光性荨麻疹在晒太阳后发作。这类荨麻疹风团多局限于刺激部位,脱离环境后可缓解。治疗需减少刺激,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必要时口服依巴斯汀片。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极端温度环境。
4、药物反应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或疫苗可能引起药物性荨麻疹。通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全身性风团,可能伴面部肿胀或恶心。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医生可能开具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抗过敏。家长需详细告知医生孩子近期用药史,服药后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5、遗传倾向
家族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孩子更易发生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属于罕见类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及黏膜水肿。这类患儿需进行C1酯酶抑制剂检测,急性发作时可使用艾替班特注射液。家长应告知医生家族过敏史,避免孩子接触已知诱发因素。
孩子荨麻疹发作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孩子抓挠皮肤。选择无香料洗涤剂清洗衣物,饮食宜清淡,暂不尝试新食物。记录风团出现时间、部位及可能诱因,有助于医生诊断。若出现嘴唇肿胀、呼吸急促或持续呕吐,须立即急诊处理。日常可冷敷瘙痒部位,水温不宜过高,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症状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