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膀胱切除是一种治疗膀胱疾病的外科手术方式,通常用于治疗膀胱癌、严重膀胱功能障碍或反复发作的膀胱疾病。膀胱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部分膀胱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通常用于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手术过程中会将膀胱以及周围可能受到癌细胞侵犯的组织一并切除。部分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膀胱某一部位且未发生扩散的情况,手术仅切除病变部分的膀胱组织。膀胱切除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确定肿瘤分期和手术方案。手术后可能出现尿路改道、尿失禁等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膀胱切除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情况和身体恢复状况。
膀胱切除术后患者需要建立新的排尿方式,常见的有回肠代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等。回肠代膀胱术是利用一段回肠构建新的储尿器官,患者可以通过尿道正常排尿。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将输尿管直接引至腹壁皮肤,患者需要佩戴集尿袋收集尿液。术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造口护理,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排尿功能。
输尿管结石尿血但无疼痛可能与结石位置、个体痛阈差异或慢性梗阻有关。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血尿通常由结石移动划伤黏膜或局部炎症导致,无疼痛可能与结石未完全阻塞输尿管、神经适应或结石较小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结石滞留于输尿管非狭窄段、慢性炎症反应、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存在解剖学异常或肾功能代偿性调节。
结石未引发剧烈疼痛多见于结石体积较小或表面光滑,移动时对输尿管壁刺激较轻。部分患者因结石长期滞留导致输尿管逐渐扩张,疼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结石可能位于输尿管上段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该区域空间相对宽大,不易产生典型肾绞痛。尿液显微镜检查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超声或CT可明确结石位置及肾积水程度。这类情况仍需警惕无症状性肾功能损害,尤其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
少数情况下,无痛性血尿需排除泌尿系统肿瘤或结核等疾病。肿瘤引起的血尿常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可能伴随体重下降或持续低热。泌尿系统结核可表现为顽固性尿频伴无菌性脓尿,尿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血管畸形或放射性膀胱炎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膀胱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出现血尿时,需评估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性。
建议及时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行CT尿路造影。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草酸饮食如菠菜、浓茶。可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尿石通丸等中成药辅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应用双氯芬酸钠栓或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若发现结石直径超过6毫米或合并反复感染,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