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褥疮涂好药膏后一般能用胶布贴,但需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胶布。若创面渗出液较多或存在感染,则不建议直接贴胶布。
对于浅表性、无感染的褥疮,涂药后可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低敏性医用胶布固定。胶布应选择透气材质如纸胶布或硅胶敷料贴,避免封闭性过强的胶布导致局部潮湿,加重皮肤损伤。贴敷时需避开溃疡面,沿周围健康皮肤固定,每日更换时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渗液增加等异常。
若褥疮已出现明显渗液、化脓或周围皮肤红肿发热,贴胶布可能阻碍渗出物排出,增加感染风险。此时需先清创并配合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改用透气性更好的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覆盖,避免胶布直接接触创面。合并糖尿病或免疫低下者更需谨慎,胶布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或皮肤撕裂。
日常护理需保持受压部位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轻局部压力。若褥疮面积扩大或渗液呈脓性,应及时就医处理。
转移因子可以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但无法根治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需结合抗风湿药物、免疫调节剂等综合方案,转移因子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缓解部分症状。
转移因子是从健康动物脾脏或白细胞中提取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转移因子可能帮助改善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疲劳减轻、晨僵时间缩短等改善,但需注意其疗效存在个体差异,不能替代传统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核心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基础是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慢性炎症和骨破坏。转移因子虽能调节免疫,但无法逆转已形成的关节结构损伤。临床通常将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等控制急性症状。重度活动期还需使用生物制剂如注射用依那西普抑制炎症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炎症指标,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日常需保持关节保暖,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饮食可增加深海鱼、西蓝花等抗炎食物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饮食。若出现关节变形或功能受限,需及时评估手术干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