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化脓性脑膜炎婴儿出现并发症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化脓性脑膜炎婴儿出现并发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化脓性脑膜炎婴儿可能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脓肿、听力损伤等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前囟膨隆、惊厥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是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脑膜炎症导致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障碍有关。患儿可出现头围增大、前囟饱满、呕吐加重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硬膜下穿刺引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头围变化,避免剧烈摇晃患儿头部。

2、脑积水

脑积水多因脑室系统粘连或导水管阻塞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患儿表现为头围进行性增大、颅缝分离、落日征等。治疗可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需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家长应定期测量患儿头围,发现异常及时复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3、脑室管膜炎

脑室管膜炎是病原体侵入脑室系统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患儿可出现高热不退、频繁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脑室引流,并静脉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声光刺激,记录惊厥发作情况供医生参考。

4、脑脓肿

脑脓肿多由血行播散或邻近感染灶直接蔓延所致。患儿表现为局灶性神经体征、颅内压增高症状。治疗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脓肿穿刺引流或开颅手术,配合注射用青霉素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家长应观察患儿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偏瘫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听力损伤

听力损伤常因炎症累及耳蜗或听神经导致。患儿可能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腺苷钴胺营养神经,严重者需佩戴助听器。家长需定期带患儿进行听力筛查,加强语言训练,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康复。

化脓性脑膜炎婴儿并发症的护理需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喂养时采取头高脚低位,少量多次喂食避免呛咳。每日测量体温4-6次,发热时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母乳或配方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添加营养补充剂。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六岁小孩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六岁小孩脾胃虚弱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中医推拿、适量运动、药物调理等方式改善。脾胃虚弱可能与饮食不当、先天不足、病后失调、情志因素、环境变化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异常等症状。

1、调整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可少量多餐,选择小米粥、山药粥、南瓜等健脾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零食摄入。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对食物的反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2、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建立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午休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家长需引导孩子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憋便。

3、中医推拿

可进行捏脊、摩腹等手法调理。捏脊从尾椎至大椎,每日1次;摩腹顺时针方向轻柔进行。推拿需在专业指导下操作,家长可学习正规手法。注意推拿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4、适量运动

选择散步、跳绳等温和运动,每天活动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保暖。家长需陪同孩子运动,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5、药物调理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健脾颗粒、醒脾养儿颗粒、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和胃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使用前需咨询中医师,严格遵医嘱服用。

脾胃虚弱调理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耐心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日常可适当补充益生菌,选择儿童专用产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定期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指标,保证营养均衡摄入,避免过度进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