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视网膜脱落外露手术后有黑影

|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视网膜脱落外露手术后有黑影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视网膜脱落外露手术后出现黑影可能与玻璃体混浊、术后炎症反应或视网膜未完全复位有关。视网膜脱落外露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常见方法,术后黑影属于常见现象,多数情况下会逐渐减轻或消失。若黑影持续存在或加重,需警惕视网膜再次脱离或并发症可能。

玻璃体混浊是术后黑影的常见原因。手术过程中可能对玻璃体造成刺激,导致其内部蛋白质变性形成混浊物。这些混浊物在眼球转动时会产生飘动的黑影,类似飞蚊症表现。随着时间推移,混浊物可能被逐渐吸收,黑影会变淡。术后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黑影。手术创伤会引起眼内轻微炎症,炎性渗出物在玻璃体内形成悬浮物。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轻度眼红、畏光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抗炎眼药水有助于改善。视网膜未完全复位是较严重的情况。手术虽然修复了主要脱离区域,但局部可能存在微小未贴合区域,导致该区域视觉功能未完全恢复。这种情况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必要时进行补充治疗。

术后出现固定不动的黑影需特别重视。这可能提示视网膜再次脱离或出现黄斑病变。视网膜再次脱离时,黑影往往突然出现且范围较大,可能伴随闪光感、视野缺损。黄斑区出现问题会导致中央视野出现固定暗点,严重影响视力。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立即就医处理。其他少见原因包括玻璃体积血、眼内感染等。玻璃体积血常见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液进入玻璃体形成浓密黑影。眼内感染除黑影外,还伴随明显眼痛、视力急剧下降,属于眼科急症。

视网膜脱落外露手术后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防止眼部受到撞击。保持术眼清洁,按时使用眼药水。睡觉时建议仰卧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术眼。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深绿色蔬菜等,有助于视网膜修复。术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医生会通过眼底检查、OCT等评估视网膜复位情况。若出现黑影突然增多、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多数患者术后黑影会随着时间改善,但完全消失可能需要3-6个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5岁小孩左眼弱视怎么办

5岁小孩左眼弱视可通过屈光矫正、遮盖疗法、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弱视通常由屈光不正、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双眼屈光参差等原因引起。

1、屈光矫正

屈光矫正是弱视治疗的基础措施,需通过散瞳验光明确屈光状态后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对于远视性弱视,需足矫配镜;近视性弱视可适当低矫。框架眼镜需全天佩戴,每3-6个月复查调整度数。合并散光超过100度时需柱镜矫正,避免因模糊像刺激加重弱视。

2、遮盖疗法

遮盖疗法通过遮盖健康眼强迫弱视眼使用,适用于单眼弱视患儿。常规采用每日2-6小时遮盖,根据年龄和视力差异调整时长。需选用医用遮眼贴完全覆盖健眼,避免偷看。遮盖期间可配合穿珠、描画等精细目力训练,定期监测健眼视力防止遮盖性弱视。

3、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包括红光闪烁、后像疗法、电脑训练等,可刺激视网膜黄斑区发育。家用训练仪需每天使用10-15分钟,医院训练每周2-3次。精细动作训练如串珠、插板等可提升手眼协调,配合遮盖效果更佳。训练需持续至视力稳定,避免复发。

4、药物治疗

阿托品滴眼液可用于药物压抑疗法,通过暂时模糊健眼视力促进弱视眼使用。左旋多巴片可能改善视觉皮层神经递质传导,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用药期间需监测瞳孔反应和眼压变化,禁止自行调整剂量。药物治疗多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光学矫正。

5、手术治疗

对于先天性白内障、重度上睑下垂等形觉剥夺性弱视,需先行白内障摘除或睑裂扩大术解除遮挡。斜视性弱视在戴镜半年后若斜视角大于15度,可考虑斜视矫正术。术后仍需持续进行屈光矫正和视觉训练,手术本身不能直接提高弱视眼视力。

家长需每日监督孩子规范戴镜和遮盖,建立视力档案定期复查。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DHA,限制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弱视训练需长期坚持,多数患儿经系统治疗可在1-2年内提升至正常视力。若8岁后仍未改善,视力预后可能较差,需加强随访防止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