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为什么新生儿黄疸退了又升高?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为什么新生儿黄疸退了又升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黄疸退了又升高可能与生理性黄疸反复、母乳性黄疸、感染或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黄疸反复需结合具体原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胆红素代谢异常、喂养不足、母婴血型不合、细菌感染、先天性胆道畸形等。

1. 胆红素代谢异常

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可能导致未结合胆红素重新蓄积。这种情况常见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程度波动。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或苯巴比妥片辅助治疗,严重时需蓝光照射。

2. 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能干扰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持续或反复。多发生在出生后1-2周,暂停母乳喂养后黄疸可明显减轻。建议在医生监测下继续母乳喂养,必要时短暂改用配方奶,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

3. 母婴血型不合

ABO或Rh血型不合可能诱发溶血性黄疸,表现为黄疸消退后再次加重。患儿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轻症可通过蓝光治疗和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处理,重症需换血治疗,同时需警惕胆红素脑病风险。

4. 细菌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或尿路感染可抑制肝酶活性,导致黄疸反复。常伴有发热、吃奶差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炎症指标升高。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使胆汁排泄受阻,黄疸进行性加重伴陶土色大便。需通过超声和肝胆核素扫描确诊,确诊后需在2月龄前完成葛西手术,术后需长期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大小便颜色与频次。保证每日8-12次有效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穿戴黄色衣物干扰观察。若黄疸反复或蔓延至手足心,或伴随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肝功能检查。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过多胡萝卜、南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六个月发烧39度怎么办

六个月发烧39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观察病情、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六个月发烧39度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疫苗接种、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婴儿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热环境。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每次剂量为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每次剂量为5-10mg/kg,每6-8小时一次。切勿自行用药,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婴儿的体温变化,记录发烧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若发烧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4、调整饮食:确保婴儿摄入充足的水分,避免脱水。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喂水量。避免给予高糖或高盐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5、及时就医:若婴儿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皮肤发紫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婴儿的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发生。若发烧反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