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病情通常由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道结构变异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抗感染药物,熊去氧胆酸胶囊有助于溶解胆固醇结石,山莨菪碱可缓解胆绞痛症状。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饮食调整低脂饮食可减少胆囊收缩刺激,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规律少量多餐有助于胆汁规律排放。
3、手术治疗反复发作或伴有并发症者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可选择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手术指征包括胆囊壁增厚超过4毫米、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等。
4、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肝胆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更密切随访。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并尽早就医,缓解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