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脑出血

脑出血的概念是什么

|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脑出血的概念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振国
朱振国 鹤岗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实质或脑室内的病理状态,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疾病。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处理。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蛋白样坏死,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在血压骤升时容易破裂出血。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日一次。
2、动脉瘤:脑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动脉瘤多发生于Willis环及其分支,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动脉瘤破裂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对于未破裂动脉瘤,可考虑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
3、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畸形也可导致脑出血,畸形血管壁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4、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也可能引发脑出血。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
5、其他因素:脑肿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等也可引起脑出血。患者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肿瘤切除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脑出血患者应保持安静卧床,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康复期可进行适度肢体功能锻炼,如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肉收缩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出血怎么能治好

脑出血可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手术清除血肿等方式治疗。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外伤、血液病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通过口服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再次发生。同时,减少高盐高脂饮食,避免情绪波动。 2、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会加重脑损伤。使用甘露醇注射液125ml静脉滴注每日2-3次、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等药物,可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卧床休息时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 3、手术清除血肿: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危重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彻底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创伤小,适合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 4、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治疗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5、预防复发:脑出血患者需长期坚持二级预防。除控制血压外,还需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脂,定期复查。对于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患者,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消除病因。 脑出血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绿叶蔬菜,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血压及颅脑影像,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