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小儿低血糖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低血糖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低血糖可能由遗传代谢异常、喂养不足、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低血糖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嗜睡、喂养困难、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干预。

1、遗传代谢异常

糖原累积病、脂肪酸氧化障碍等先天性代谢缺陷可导致葡萄糖生成不足。患儿多在空腹或感染后出现低血糖,可能伴随肝大、肌无力等症状。需通过血尿代谢筛查确诊,急性期需静脉补充葡萄糖,长期需调整饮食结构并避免空腹。

2、喂养不足

新生儿期延迟开奶、母乳不足或配方奶冲调过稀可能导致摄入不足。早产儿糖原储备少更易发生,表现为哭声弱、体温不升。家长需按需喂养并监测体重增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纠正。

3、感染性疾病

败血症、肺炎等严重感染会加速葡萄糖消耗。患儿除低血糖外还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原发病症状。需积极控制感染,同时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血糖,可配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感染药物。

4、内分泌紊乱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胰岛素分泌异常,血糖常低于2.2mmol/L,可能伴随巨大儿体征。确诊需做胰岛素检测和基因检测,治疗可使用二氮嗪口服混悬液抑制胰岛素分泌,严重时需胰腺部分切除。

5、药物因素

母亲妊娠期使用降糖药或新生儿误服降糖药物可导致药源性低血糖。患儿可能出现震颤、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监测血糖,必要时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液紧急纠正。

家长发现小儿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喂食含糖食物如葡萄糖水或母乳,记录发作时间和诱因。日常需保证规律喂养,避免空腹超过4小时,随身携带快速升糖食品。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胰岛素等药物剂量。对于遗传代谢病患儿,需专科随访并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皮肤过敏起红疙瘩痒怎么办用什么药

皮肤过敏起红疙瘩痒可通过炉甘石洗剂、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治疗。皮肤过敏通常由接触过敏原、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紫外线刺激、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洗剂适用于轻度皮肤过敏引起的瘙痒和红疙瘩,主要成分为炉甘石和氧化锌,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该药物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引起的皮肤症状有缓解效果。使用前需摇匀,避免涂抹于破损皮肤。过敏体质者使用后若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用。

2、氯雷他定片

氯雷他定片为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用于缓解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疾病引起的瘙痒和红疹。该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发挥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服用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青光眼患者慎用。不建议与酮康唑等药物同服。

3、糠酸莫米松乳膏

糠酸莫米松乳膏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中重度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症状。该药膏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快速缓解红肿瘙痒。使用时需薄涂,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面部、腋窝等皮肤薄嫩部位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地奈德乳膏

地奈德乳膏为弱效糖皮质激素制剂,适用于儿童或皮肤敏感者的轻度过敏症状。该药物对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引起的红疙瘩和瘙痒有改善作用。使用时避免接触眼睛,用药部位不可包扎。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出现灼烧感应停药就医。

5、西替利嗪片

西替利嗪片为长效抗组胺药,可用于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伴发的皮肤症状。该药物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减轻症状,作用可持续24小时。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避免饮酒。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

皮肤过敏期间应避免搔抓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忌食海鲜、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记录饮食和接触物帮助识别过敏原,过敏体质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