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伤寒和猩红热的血常规特点是什么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伤寒和猩红热的血常规特点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伤寒和猩红热的血常规特点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以及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伤寒通常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猩红热则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诊断。

伤寒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伤寒沙门菌感染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异常,进而影响血常规指标。这类患者常伴有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等症状,需通过血培养或肥达试验进一步确诊。

猩红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多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多。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会引起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伴有咽峡炎和草莓舌等典型症状。链球菌感染可刺激骨髓释放更多中性粒细胞进入外周血,导致白细胞总数上升。确诊需结合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

伤寒和猩红热均属于传染性疾病,需隔离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伤寒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猩红热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控制感染。两种疾病均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日常生活中应加强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若出现持续发热伴血常规异常,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曲霉菌病能活多久

肺曲霉菌病的预后与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治疗的及时性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免疫功能低下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 1、基础健康状况: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健康人群感染肺曲霉菌病后,经过规范治疗,通常预后较好。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感染后病情可能迅速恶化,预后较差。 2、感染严重程度:轻度感染局限于肺部局部,通过抗真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广泛性感染或播散性感染,如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可能累及其他器官,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3、治疗及时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等,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延迟治疗可能导致病情进展,增加死亡风险。 4、伴随症状:肺曲霉菌病可能伴随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表现,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并发症:感染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进一步影响预后。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率。 肺曲霉菌病的治疗需结合抗真菌药物和综合护理,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患者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鱼类、新鲜蔬菜,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护理方面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霉菌环境,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