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什么是绒毛膜癌

|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绒毛膜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冷启刚
冷启刚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多继发于妊娠相关事件,主要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妊娠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有关。绒毛膜癌可能由遗传因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子宫增大、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并接受规范化治疗。

1、遗传因素

绒毛膜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肿瘤病史,发病年龄较轻且病情进展较快。治疗需结合化疗与手术,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放线菌素D、注射用氟尿嘧啶等。患者需定期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

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葡萄胎妊娠是绒毛膜癌的主要高危因素,完全性葡萄胎恶变概率较高。患者可能出现停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异常增大等症状。治疗需彻底清除宫腔内容物,后续采用甲氨蝶呤片、依托泊苷注射液等药物进行预防性化疗,并长期随访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标。

3、内分泌失调

孕激素与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促进滋养细胞恶性转化,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者。这类患者可能伴有月经紊乱、痤疮等症状。治疗需调整内分泌状态,配合使用注射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同时监测卵巢功能变化。

4、免疫功能异常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可能无法及时清除异常增殖的滋养细胞。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风险较高。临床可见持续低热、乏力等表现。治疗需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调节,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顺铂、注射用博来霉素等。

5、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感染可能与绒毛膜癌发病相关,病毒基因整合可能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患者可能合并宫颈病变史。治疗需采用长春新碱注射液等化疗药物,同时进行抗病毒干预。定期妇科检查与病毒筛查至关重要。

绒毛膜癌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瘦肉、鸡蛋、豆制品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并维持适度活动,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完成化疗周期,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影像学检查。出现头痛、咯血等转移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与性生活至医生确认安全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食道癌需要切除食管吗

食道癌是否需要切除食管需根据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判断,早期局限型可通过内镜微创治疗,中晚期通常需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食管。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早期食道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可完整切除病灶,无须开胸切除食管。这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若肿瘤侵犯肌层但未转移,且病灶长度不超过3厘米,可考虑胸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的食管部分切除术,保留部分食管功能。对于局部进展期食道癌,肿瘤已穿透食管壁或侵犯邻近淋巴结,需行食管次全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同时用胃或结肠重建消化道。当肿瘤侵犯气管、主动脉等重要器官或存在远处转移时,手术切除可能无法实施,需优先考虑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高龄、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即使符合手术指征,也可能因无法耐受手术而选择非切除性治疗。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肝硬化等基础疾病时,需先改善全身状态再评估手术可行性。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管理。

确诊后应及时完善超声内镜、PET-CT等分期检查,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术后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平卧进食,睡眠时抬高床头。定期复查胃镜和肿瘤标志物,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营养粉剂或肠内营养支持,维持体重稳定。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