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科

鞘膜积液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

|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问题描述:
鞘膜积液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国喜
张国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鞘膜积液可能由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感染、肿瘤、外伤、炎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观察随访、药物治疗、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形成的囊性病变,常见于阴囊或腹股沟区。

1、先天性因素

胎儿期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可能导致交通性鞘膜积液,新生儿表现为阴囊无痛性肿大,透光试验阳性。1岁以内部分患儿可自愈,家长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量变化。若2岁后未消退,可考虑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下手术或开放手术。

2、感染因素

附睾炎、精索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可能继发反应性鞘膜积液,伴有局部红肿热痛。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阴囊托高减轻坠胀感。慢性感染者可选用清热利湿的中成药如癃清片辅助治疗。

3、肿瘤因素

睾丸肿瘤或腹膜后肿瘤压迫淋巴回流可能导致继发性鞘膜积液,表现为短期内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CT等检查明确病因,确诊后根据病理类型选择睾丸根治术或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配合放化疗。

4、外伤因素

阴囊撞击伤或医源性损伤可造成鞘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性鞘膜积液。急性期需冷敷止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大量积血时需穿刺抽液。合并睾丸破裂需紧急行阴囊探查术,术后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5、炎症因素

丝虫病、结核等慢性炎症可引起鞘膜增厚和乳糜性积液,伴有皮肤象皮肿。丝虫性鞘膜积液需口服枸橼酸乙胺嗪片抗寄生虫治疗,结核性积液需联合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抗结核治疗,顽固性病例可行鞘膜翻转术。

鞘膜积液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选择宽松透气内裤减少摩擦。婴幼儿患者家长需每日观察阴囊大小变化,记录肿胀程度。成年患者忌烟酒及辛辣食物,术后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发热、疼痛加剧或皮肤发红需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阴囊上有红色大疙瘩怎么办

阴囊上有红色大疙瘩可能是毛囊炎、接触性皮炎、湿疹、股癣或疖肿等疾病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或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

1、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清洗后可用干净毛巾蘸干水分,不可用力摩擦皮肤。若疙瘩伴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湿敷。

2、外用药物

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性股癣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或酮康唑乳膏。过敏性湿疹可短期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菌药物。所有外用药均需避开溃破处,使用前需清洁双手。

3、口服药物

严重细菌感染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顽固性股癣需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湿疹急性发作期可短期口服氯雷他定片。药物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头晕等反应,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初期未化脓的疖肿可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消退。慢性湿疹可尝试窄谱紫外线治疗,真菌感染顽固部位可配合激光辅助杀菌。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治疗前后需做好皮肤防护,避免过度照射引起灼伤。

5、手术引流

形成明显脓肿的疖肿需行切开引流术,术中清除坏死组织并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消毒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伴有大面积皮肤损害的慢性湿疹可能需植皮手术,所有手术治疗均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日常应避免抓挠患处,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暂停剧烈运动以防摩擦。穿着宽松透气衣物,沐浴水温不超过40℃。若疙瘩持续增大、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须立即就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免疫力低下人群应警惕感染扩散风险。恢复期间禁止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