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老是突然漏大便可能由肛门括约肌松弛、神经损伤、直肠脱垂、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炎症控制等方式改善。
1、肛门括约肌松弛产后或老年性盆底肌退化可能导致控便能力下降,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时可使用生物反馈治疗。
2、神经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脊髓损伤会影响排便反射,需控制原发病并配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必要时采用骶神经调节术。
3、直肠脱垂直肠黏膜脱出可能伴随排便不尽感,轻症可用硬化剂注射,重症需行Altemeier等直肠固定手术。
4、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可能出现黏液血便和失禁,需使用美沙拉嗪栓剂配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日常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排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出现持续症状建议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
宝宝6天未排便可能由喂养不足、水分摄入少、肠道功能未成熟、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药物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喂养不足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不足导致粪便形成少。建议家长增加单次喂养量或缩短喂养间隔,观察宝宝饥饿信号,母乳喂养需确保有效吸吮时间。
2、水分缺乏高温环境或发热时水分丢失增多。家长需在两次喂奶间喂5-10毫升温水,母乳喂养母亲应保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3、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受有关,表现为腹胀、哭闹。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益生菌或缓泻剂。
4、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顽固性便秘,伴随呕吐、体重不增。需儿科进行肛门指诊、钡灌肠造影等检查,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每日记录宝宝进食量与排便特征,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若出现拒食、呕吐或血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