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冠脉介入后手臂肿胀可能与穿刺点局部出血、静脉回流受阻、淋巴管损伤、过敏反应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淤青、肢体胀痛、皮肤紧绷感等症状。可通过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介入操作中穿刺针损伤血管壁可能导致皮下渗血。早期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皮肤淤青,触摸有硬结感。术后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24小时,避免患侧肢体用力。若血肿持续增大,需排除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能。
术中压迫止血过紧或包扎不当可能压迫静脉血管。患者会感到手臂沉重麻木,可见指端轻度发绀。应调整包扎松紧度,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静脉回流。可配合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
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淋巴管导致淋巴液渗出。表现为进行性非凹陷性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建议局部热敷促进淋巴液吸收,严重者可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需警惕继发感染风险。
对碘造影剂过敏可能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通常在术后2-6小时出现皮肤潮红、荨麻疹伴肿胀。轻度过敏可口服氯雷他定片,中重度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血管内皮损伤可能诱发血栓形成。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硬结伴压痛。需超声检查确诊,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禁止患肢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术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肿胀变化,每日测量臂围并记录。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以减少水钠潴留。进行手指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活动。若出现皮肤温度升高、搏动性疼痛或呼吸困难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