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结肠增生性肠息肉通常无须手术治疗,多数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处理。增生性息肉多为良性病变,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伴随轻微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
增生性息肉是结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体积通常较小且生长缓慢。内镜检查发现后,医生会根据息肉大小、形态及病理结果评估风险。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在肠镜检查时直接钳除,5-10毫米的息肉需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这两种方式均属于微创操作,术后恢复快。对于无蒂、表面糜烂或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的息肉,需密切随访监测。
极少数情况下,当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基底宽大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能需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部分肠段。此类情况多与长期未干预的息肉癌变风险相关,但实际发生概率较低。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是否有复发或新发息肉。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3-5年进行肠镜筛查,有家族史者应缩短复查间隔。若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或肠梗阻症状,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