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白内障是怎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白内障是怎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白内障可能由年龄增长、紫外线辐射、糖尿病、眼部外伤、遗传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畏光、复视等症状。白内障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逐渐变性,导致晶状体混浊。这是白内障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可能伴随老花眼。日常需避免强光刺激,定期检查视力,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延缓进展。

2、紫外线辐射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会加速晶状体氧化损伤。高原地区、户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可能伴有结膜充血。建议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正午强光下活动。若出现视物模糊加重,可考虑使用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3、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形成代谢性白内障。患者常伴有多饮多尿症状,发病年龄较普通白内障更早。需严格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原发病。可辅助使用硫普罗宁滴眼液,视力低于0.3时建议超声乳化手术。

4、眼部外伤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损伤晶状体囊膜,引发外伤性白内障。常见于撞击、穿刺伤后,可能合并虹膜粘连。急性期需处理原发损伤,稳定后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抗炎。混浊严重影响视力时,需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5、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白内障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患儿出生即存在晶状体混浊。多表现为眼球震颤、斜视,需早期筛查。轻症可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维持瞳孔扩张,严重影响视力发育者需在1岁内手术,避免弱视形成。

白内障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深色蔬菜水果补充叶黄素,控制糖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压波动,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当矫正视力低于0.5或影响日常生活时,建议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按规范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避免揉眼和重体力劳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怀疑自己艾滋病怎么办

怀疑艾滋病可通过检测、咨询、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艾滋病通常由HIV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 1、检测:怀疑感染艾滋病时,应尽快进行HIV抗体检测。可通过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血液检测,检测方法包括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快速检测结果通常在20分钟内得出,实验室检测则更准确。 2、咨询:检测前后可向专业医生或艾滋病防治机构咨询,了解感染风险、检测流程和预防措施。咨询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获得正确的健康指导。 3、药物治疗:确诊后,需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需根据医生建议规律服用。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 4、心理支持:艾滋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小组。心理支持有助于改善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5、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复查项目包括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医生会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方面,艾滋病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减少肝脏负担。运动方面,建议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瑜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护理方面,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其他疾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