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肺上有疤痕可能与肺结核、肺纤维化、尘肺、肺癌等疾病有关。肺组织出现疤痕通常提示既往存在炎症、感染或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但部分情况需警惕病理性改变。
肺结核治愈后常遗留钙化灶或纤维疤痕,病灶多位于肺尖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肉芽肿性炎症,愈合过程中胶原沉积形成疤痕。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咯血等症状,需完善结核菌素试验、痰培养等检查。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间质性肺病会导致弥漫性肺疤痕,表现为网格状或蜂窝状改变。可能与环境污染、胃食管反流等因素相关,常见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可遵医嘱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尼达尼布软胶囊等抗纤维化药物。
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石棉等粉尘可引起职业性尘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团块状纤维化疤痕。患者多有采矿、建筑等职业暴露史,伴随咳嗽、胸痛症状。胸部CT可见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确诊需结合职业史。治疗以脱离粉尘环境为主,可辅以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祛痰。
部分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疤痕癌,即原有肺疤痕基础上发生恶变。瘢痕组织长期慢性刺激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常见于结核疤痕周边。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消瘦等表现,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根据分期可选择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靶向药物或手术切除。
发现肺疤痕后应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变化,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持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就诊。对于职业暴露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接触粉尘时规范佩戴防尘口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气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