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治疗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辉
李辉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有抗病毒治疗、补液支持、免疫调节、对症处理。肠道病毒感染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可能表现为发热、腹泻、喂养困难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干扰素、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重症病例,需在新生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2、补液支持

对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需静脉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家长需密切观察尿量及皮肤弹性变化。

3、免疫调节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中和病毒、调节免疫反应,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

4、对症处理

对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腹泻严重时可用蒙脱石散,呕吐明显需暂时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

家长需做好奶瓶消毒、接触隔离等防护措施,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加强手卫生,发现异常及时返院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不吃饱胃就不舒服是怎么回事

不吃饱胃就不舒服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肠动力不足、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 胃酸分泌异常

空腹时胃酸刺激胃黏膜可能导致不适感,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

2. 胃肠动力不足

胃肠蠕动减慢导致食物排空延迟,可能出现餐后饱胀感,建议少食多餐,适当运动促进消化,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

3. 慢性胃炎

胃黏膜长期炎症可能导致饥饿时疼痛,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有关,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使用铋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

4. 胃溃疡

胃黏膜缺损在空腹时易受胃酸侵蚀,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相关,典型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需完善胃镜检查,治疗需结合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

日常应注意细嚼慢咽,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浓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消化内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