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宝宝尿布疹可能由皮肤摩擦、尿液刺激、粪便刺激、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持干燥、使用护臀霜、更换尿布、药物治疗、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尿布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尿布覆盖区域的红斑、丘疹或糜烂。
1、皮肤摩擦
尿布与皮肤反复摩擦可能导致局部屏障受损。选择柔软透气的尿布材质,避免使用粗糙的湿巾擦拭,每次清洁后轻轻拍干皮肤。若出现轻微发红,可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隔离刺激。
2、尿液刺激
尿液中氨类物质会破坏皮肤弱酸性环境。家长需每2-3小时检查尿布,发现排尿立即更换,排便后必须用温水清洗。夜间可使用吸收力强的尿布,但最长不超过6小时需更换。
3、粪便刺激
粪便中的消化酶会腐蚀皮肤角质层。腹泻时更易诱发尿布疹,家长要注意观察排便性状,清洁时从前向后擦拭,女婴需特别注意阴唇褶皱处的残留物清理。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辅助改善腹泻。
4、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会导致脓疱样皮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黄色渗出或结痂,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需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口服。
5、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于长期未愈的尿布疹。特征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片伴卫星灶小脓疱,需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或制霉菌素软膏,顽固病例可能需口服氟康唑颗粒。
日常护理中建议家长每日安排1-2次臀部暴露时间,每次15-20分钟让皮肤充分接触空气。选择无香精的婴儿专用洗涤剂清洗尿布区,避免使用碱性肥皂。若72小时家庭护理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水疱、皮肤溃烂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特异性皮炎等继发问题。母乳喂养的宝妈可适当减少自身高糖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宝宝粪便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