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绝对不可以用龙爪的汁灌注尿道。龙爪汁液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直接接触尿道黏膜会导致严重损伤或感染。
龙爪是多肉植物芦荟的俗称,其汁液虽在皮肤外用时有舒缓作用,但尿道黏膜极其脆弱。植物汁液的酸碱度、微生物含量均未经过无菌处理,强行灌注可能引发尿道黏膜化学性灼伤,表现为排尿灼痛、血尿或尿闭。部分人群对植物成分过敏,还可能诱发尿道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临床曾接诊因自行灌注植物汁液导致尿道狭窄、反复尿路感染的病例,需通过手术修复。
若存在尿道不适或希望清洁尿道,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正规尿道灌注药物如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庆大霉素注射液等无菌制剂。日常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即可维持尿道健康,无须特殊处理。
出现排尿异常时,须立即就医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避免自行尝试偏方延误治疗。尿道操作必须由专业人员在无菌环境下完成,任何非医疗液体灌注均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少数情况下由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该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常见于夏秋季,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1、柯萨奇病毒A组
柯萨奇病毒A组是疱疹性咽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A16型为主。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3-5天,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咽痛、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患儿可能出现拒食、流涎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缓解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2、肠道病毒71型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除引起典型咽峡疱疹外,更易导致严重并发症。该病毒可侵犯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患儿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嗜睡等预警症状。临床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症病例需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必要时采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3、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6型、9型等也可引发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相似。部分患儿会伴随腹泻、皮疹等肠道外症状。治疗主要采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配合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该病毒引起的咽峡炎通常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4、其他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B组、肠道病毒D68型等病原体偶可引起非典型疱疹性咽峡炎。这些病毒可能导致咽部疱疹与肢体红斑同时出现,或伴随结膜炎等症状。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检测,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配合银黄含片局部消炎。
5、混合感染
临床可见多种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病例,症状往往更严重且病程延长。混合感染患儿易出现反复高热、多部位疱疹等表现。需通过咽拭子核酸检测明确病原体组合,治疗上可联合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注意手卫生与饮食清洁,流行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衣物需阳光暴晒。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创面。如出现精神萎靡、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