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帕金森

帕金森病能针灸治疗吗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帕金森病能针灸治疗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馨月
张馨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帕金森病可以通过针灸辅助治疗,但针灸不能根本治愈该疾病。针灸可减轻部分症状,如震颤、僵硬等,但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替代疗法及康复训练,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针灸治疗的作用与原理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的部分运动症状。针灸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分泌来缓解震颤、僵硬等问题。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穴、太冲穴、合谷穴等。但需注意,这种治疗通常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无法取代医学上的主流治疗方法。
2、针灸的实际效果和注意事项
研究表明,针灸对于帕金森病的早期患者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尤其对缓解运动僵硬和情绪抑郁有帮助。然而,针灸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反应良好,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感觉效果不显著。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寻求专业的中医师操作,以确保穴位精准,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或感染风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与医生保持沟通,评估疗效。
3、综合治疗建议
虽然针灸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帕金森病的核心治疗依赖于药物,如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提高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从根本上改善症状。对于某些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来说,脑起搏器植入手术也是一种选择。同时,康复训练如肌力锻炼、平衡练习和语言训练也对维持患者的日常功能至关重要。
帕金森病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疗的慢性病。针灸虽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但不能替代药物和其他医学治疗。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帕金森病人经常发烧是什么原因

帕金森病人经常发烧可能与感染、药物副作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异常、中枢体温调节紊乱等因素有关。帕金森病本身不会直接引起发热,但疾病进展或并发症可能导致体温异常,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感染

帕金森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吞咽困难等因素,易发生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可能由误吸导致,表现为咳嗽、痰液增多;尿路感染常见尿频尿急。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确诊后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抗感染药物。家属需注意帮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翻身拍背。

2、药物副作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抗帕金森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伴有皮疹、嗜睡等表现。如服用普拉克索片或罗匹尼罗片后出现低热,需监测体温变化。建议记录用药与发热时间关系,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剂量或更换为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等替代方案。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晚期常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和体温调节失衡。患者可能出现突发面部潮红、四肢冰冷与低热交替,但无明确感染灶。可通过皮肤交感反应测试评估,日常需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快速体位变化。

4、免疫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免疫系统激活状态,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引发周期性低热。伴随关节疼痛或乏力时,需排查类风湿关节炎等共病。必要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控制炎症,但须警惕非甾体药物与抗帕金森药的相互作用。

5、中枢体温调节紊乱

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可能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核心体温波动。表现为午后体温轻度升高而夜间正常,发热时多不超过38℃。建议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解热药掩盖病情。若持续高热需排除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帕金森病发热患者应每日监测体温并记录伴随症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鱼肉泥,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穿着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若体温超过38.5℃持续24小时以上,或出现意识改变、抽搐等,需立即送医进行血培养、脑脊液检查等进一步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