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儿童盲肠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盲肠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腹泻或便秘、腹部压痛等表现。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儿童盲肠炎早期症状多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疼痛可能因活动或咳嗽加重,患儿常采取屈膝侧卧姿势缓解不适。家长需注意观察疼痛位置变化,避免误判为普通肠胃不适。
患儿体温通常升高至38-39摄氏度,发热多出现在腹痛后12-24小时。若出现寒战或持续高热,提示可能发生阑尾穿孔等并发症。家长应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
患儿常突然拒绝进食,伴有明显厌食表现。这与腹腔炎症刺激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可能伴随口唇干燥等脱水征兆。家长可尝试少量多次喂食流质食物,但不可强迫进食。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反射性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呕吐次数超过3次或持续不缓解时,需警惕电解质紊乱风险。家长应保持患儿侧卧位防止误吸。
部分患儿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黏液状;另一些可能出现便秘和排气停止。肠道症状差异与阑尾位置变异有关。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儿童盲肠炎确诊后通常需禁食并静脉补液,轻症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重症需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恢复期应保持饮食清淡,逐步从米汤、藕粉等流质过渡到软食,避免剧烈运动1-2周。家长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炎症指标,若出现伤口红肿、持续发热等情况需立即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