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多数情况下宫颈糜烂无须手术治疗。宫颈糜烂属于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
1、定期观察无症状的生理性糜烂通常无须干预,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细胞学筛查。
2、药物治疗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抗宫炎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3、物理治疗对持续接触性出血或分泌物增多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方式促进上皮修复。
4、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三级者,可行宫颈锥切术,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日常避免过度阴道冲洗,同房时注意清洁,出现异常出血或排液增多应及时复诊评估。
宫颈小细胞癌可能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吸烟、免疫功能低下、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 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诱因,病毒E6/E7蛋白导致抑癌基因失活。需定期宫颈筛查,感染者可接种HPV疫苗预防癌变。
2. 吸烟行为:烟草中苯并芘等致癌物通过血液到达宫颈组织,长期刺激诱发基因突变。戒烟可降低风险,吸烟者应每年进行TCT联合HPV检测。
3. 免疫抑制:HIV感染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清除HPV能力下降。建议免疫缺陷人群每半年进行阴道镜监测,必要时行LEEP锥切。
4. 遗传因素:BRCA1/2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后需采用铂类+依托泊苷方案化疗联合盆腔放疗。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CA125等肿瘤标志物,避免HPV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