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细菌性痢疾肠道的改变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细菌性痢疾肠道的改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颜克强
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细菌性痢疾会导致肠道出现黏膜炎症、溃疡、出血等病变,这些改变主要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通过病原清除和肠道恢复,可改善受损部位。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用药、补液与电解质平衡调节以及合理膳食。
1、病因与对肠道的影响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Shigella引起,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细菌侵入肠道后,会攻击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炎症反应。这种病理过程中,肠壁会出现充血、水肿,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且可能伴随黏液和血液渗出,从而引发腹痛、腹泻、便血等典型症状。如果感染严重,可能进一步导致肠穿孔或败血症。
2、诊断与治疗方法
针对细菌性痢疾,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治疗措施:
抗生素应用:首选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或根据药敏选择替加环素、头孢菌素等药物。儿童用药可选阿奇霉素。用药需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耐药菌株发展。
维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腹泻引起的脱水需紧急补液,可通过口服补液盐ORS或静脉输液补充。
修复肠道功能:通过服用益生菌,如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提高肠道菌群平衡也有助于肠道恢复。同时应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3、饮食与预防建议
痢疾康复期饮食需要清淡易消化,如米粥、菜汤、熟透的蔬菜及温开水。同时注意个人卫生,杜绝饮用不洁水和生食未加工的食物。教育家庭成员及时洗手,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能有效预防细菌传播。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感染、修复肠道,并通过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复发。如果疾病症状加重,如持续高热或腹痛,需立即就医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出麻疹的症状

儿童出麻疹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结膜炎和皮疹。皮疹是麻疹的典型特征,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1、发热:麻疹初期通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发热可能持续3-5天,是病毒感染的常见反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一次,每次10-15mg/kg有助于缓解症状。 2、咳嗽:麻疹患者常出现干咳,这是病毒对上呼吸道黏膜的直接损害。咳嗽可能持续数天,严重时影响睡眠和饮食。使用加湿器、多喝温水可以缓解咳嗽症状,必要时可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每日3次,每次5-10mg。 3、流鼻涕:麻疹初期常伴随流鼻涕,这是病毒对鼻黏膜的刺激反应。流鼻涕可能持续数天,严重时影响呼吸。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鼻喷剂有助于缓解症状。 4、结膜炎:麻疹患者常出现结膜炎,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和畏光。结膜炎是病毒对眼结膜的感染反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氯霉素眼药水每日4次,每次1滴。 5、皮疹:麻疹的典型症状是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皮疹呈红色斑丘疹,可能伴有瘙痒。皮疹通常持续5-7天,随后逐渐消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有助于缓解症状。 在饮食方面,建议给予儿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等,以增强免疫力。运动方面,在发热和皮疹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护理方面,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