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偏瘫患者的血压可能偏高,也可能正常或偏低,具体与偏瘫的病因、病程阶段及个体差异有关。偏瘫通常由脑血管意外引起,血压变化需结合原发病和康复状况综合评估。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常伴随血压升高,这是机体对脑缺血或出血的应激反应。脑卒中后颅内压增高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和心率增快,此时收缩压可能超过180毫米汞柱。高血压既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又是急性期的代偿表现,临床通常允许血压适度升高以保证脑灌注,但需密切监测防止恶性高血压引发二次出血。
部分偏瘫恢复期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偏低,尤其见于脑干损伤影响血管运动中枢时。长期卧床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肌肉泵作用减弱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都可能使血压低于发病前水平。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休克也会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这类情况需通过渐进式体位训练和弹力袜辅助改善循环。
建议偏瘫患者每日定时测量双侧上肢血压,瘫痪侧可能出现测量误差。康复期应保持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日,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血压波动明显时需及时复查头颅CT或血管造影,排除新发病灶。降压药物选择需避免影响脑血流,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较为常用,但须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