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婴儿惊风扎什么穴?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惊风扎什么穴?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婴儿惊风发作时可针刺人中穴、合谷穴、涌泉穴、十宣穴、大椎穴等穴位缓解症状。惊风是中医对小儿抽搐的称谓,多与高热、惊厥、脑部异常放电等因素相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人中穴

位于鼻唇沟上1/3处,为急救要穴。针刺该穴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帮助终止抽搐发作,适用于急症处理。操作时用毫针浅刺0.2-0.3寸,快速捻转后立即出针。需注意婴儿皮肤娇嫩,应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损伤。

2、合谷穴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此穴具有镇惊安神功效,对高热惊厥有辅助缓解作用。可采用指压法,用拇指按压穴位5-10秒后松开,重复进行数次。若需针刺建议使用0.5寸细针平刺,深度不超过0.3寸。

3、涌泉穴

在足底前1/3凹陷处。该穴能引热下行,对肝风内动型惊风有效。操作时可配合艾条悬灸3-5分钟,或轻揉穴位至局部微热。注意避免烫伤婴儿皮肤,灸治时保持安全距离。

4、十宣穴

位于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处。点刺放血可泻热开窍,适用于热极生风证候。需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1-2滴血即可。此方法刺激较强,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实施。

5、大椎穴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该穴为督脉要穴,针刺可调和阴阳、息风止痉。操作时让婴儿俯卧位,用0.5寸针斜刺0.3-0.5寸,得气后立即出针。需避开脊髓重要结构,建议由针灸医师操作。

婴儿惊风发作时应立即侧卧防止窒息,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及表现,避免强行按压肢体。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紧急送医。日常注意监测体温,避免捂热,保证充足睡眠。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适当补充钙剂预防低钙惊厥。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病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肚子有虫自测法

小孩肚子有虫可通过观察症状、检查粪便、留意夜间行为、关注营养状况、进行皮肤测试等方式自测。 1、观察症状:小孩肚子有虫时,常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食欲不振可能导致小孩对食物兴趣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恶心呕吐多与肠道寄生虫刺激有关。 2、检查粪便:通过观察小孩粪便,可以发现寄生虫的成虫或虫卵。粪便中可能出现白色或黄色线状物,如蛔虫或蛲虫。虫卵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定期检查粪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寄生虫感染。 3、留意夜间行为:小孩夜间磨牙、肛门瘙痒、睡眠不安可能是寄生虫感染的信号。磨牙可能与蛔虫感染有关,肛门瘙痒常见于蛲虫感染,睡眠不安可能与寄生虫活动引起的肠道不适有关。夜间行为异常应引起家长重视。 4、关注营养状况: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小孩营养不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发干枯、发育迟缓等症状。寄生虫吸收宿主营养,影响小孩生长发育。定期评估小孩营养状况,有助于发现潜在寄生虫感染。 5、进行皮肤测试:部分寄生虫感染可通过皮肤测试辅助诊断。如蛔虫感染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或红斑,蛲虫感染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红肿。皮肤测试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小孩肚子有虫时,家长应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鼓励小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适量运动如散步、跳绳,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寄生虫感染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