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口腔被碱性物质灼伤可通过清水冲洗、中和处理、局部用药、预防感染、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口腔灼伤通常由误食强碱物质、化学制剂接触、职业暴露、清洁剂误用、故意伤害等原因引起。
立即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口腔10-15分钟,减少碱性物质残留。避免使用酸性液体自行中和,防止二次损伤。冲洗时保持头部前倾,防止误吸。若灼伤涉及眼部或咽喉,需同步冲洗相应部位。儿童或意识不清者需由他人协助固定体位。冲洗后可用弱酸性溶液如稀释食醋含漱,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口腔黏膜出现苍白、溃烂时禁止强行清除坏死组织。疼痛明显者可含服冰块缓解症状,但避免冻伤黏膜。
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修复,使用康复新液含漱减轻炎症反应。疼痛剧烈时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合并感染时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禁止自行挑破水疱或使用偏方敷料。严重灼伤导致吞咽困难者需静脉营养支持,喉头水肿需警惕窒息风险。所有化学灼伤患者均应检查食管和胃部损伤,碱性物质易导致深层组织液化坏死。
接触强碱后48小时内监测呼吸与循环状态,警惕迟发性组织坏死。恢复期进食常温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使用吸管饮水减少液体接触创面,餐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定期复查观察瘢痕挛缩情况,必要时行口腔功能康复训练。从事化工行业者须配备防护面罩,家庭存放强碱清洁剂应明确标识并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